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

要活就要動!不誤觸運動傷害地雷

      「要活就要動!」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運動之於健康的重要性。實際上,運動固然有其說不完的好處,但並非所有的運動都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,只有真正適合自己的運動才能確保其正面的效果。
潘筱萍醫師表示,慢跑屬於全身性運動,可以訓練健身且鍛鍊心肺功能。
        運動依其效用可分為全身性運動和局部運動。全身性運動主要目的在於健身,透過心肺功能的鍛鍊,以增加個人的體力與耐力;慢跑、爬山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,都屬於全身性運動。至於局部運動,則主要希望能夠增加局部的力量與彈性,以及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功能;各種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即屬此類。
        在了解了運動大致上的區分後,接下來必須依照個人需求與自身狀況來做進一步的評估。舉例來說,游泳由於水的浮力與阻力,雖不致會對承重關節造成壓力,但對於頸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,仍應避免過度仰頭;而跑步與爬樓梯對於加強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幫助,但卻容易對膝蓋造成傷害;長途步行在訓練體力的同時,也會對膝蓋不利,亦不適合足底筋膜炎的患者;騎腳踏車雖有促進心肺功能的效果,但若是膝關節病變的患者,仍應小心調整座椅(須夠高)及阻力(須夠小)為宜。此外,一般公認較為和緩的高爾夫球運動,若運動不當,也容易傷及頸部與膝蓋。
        因此,在選擇全身性運動時,必須特別注意可能對某些局部帶來的傷害;若是年長者,或有心臟病、高血壓等病史者,最好先由醫師評估其健康狀態與體能水準,以找出合適的運動項目。至於局部運動的選擇,針對任何部位曾有或現有的拉傷、扭傷、肌肉僵硬等問題,都應經由醫師檢查後建議個人運動處方,如此才能避免引發傷痛,達到復健訓練的效果。
  選對了運動後,還務必要做好保護措施及事前暖身,並採循序漸進的方式規律地從事運動,如此一來,運動絕對可以發揮為健康加分的功效了。
【文/潘筱萍(書田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) 】

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

按摩降低肌肉發炎

        運動後難免疲累,甚至痠痛,研究顯示,適度按摩能減少部分細胞激素的產生,降低肌肉發炎,促進組織修復,且對身心健康都有助益。 美國國家輔助和替代療法研究中心主任布理格斯指出,一定強度與時間的運動後,會出現發炎反應,劇烈運動特別容易造成人體在第二天出現明顯痠痛,按摩作用於肌肉纖維,改善肌肉循環,進而改善痠痛。 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費爾德指出,按摩可以扮演輔助治療的角色,不只是一種「休閒活動」,該學院發表過100篇以上有關按摩對身、心健康促進作用的研究。 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整合醫學講師歐文斯指出,按摩及相關療法在美國日益受重視,可說是最受歡的替代療法之一;無論運動、勞力活動後痠痛後或臥床的病人都可考慮接受適度按摩。
       不少民眾透過按摩解除痠痛,醫師提醒,如果只是單純肌肉痠痛,可接受適度按摩,但必須要求施作者避開頸部重要的動脈血管,不宜隨意轉動脖子,尤其當血管有程度不等的硬化現象時,過度用力直接按壓動脈血管部位,也可能引發血管剝離,進而增加中風危險。
 作者: 【記者萬博超/綜合外電報導】台灣新生報 – 2012年8月6日